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庄子的“无为”思想对于当代社会建设的启示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庄子的“无为”思想历经千年仍然散发着光芒,人们应当深刻理解庄子的“无为”思想的内涵。本文主要从教育建设、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个三个方面来谈庄子的“无为”思想对

庄子的“无为”思想历经千年仍然散发着光芒,人们应当深刻理解庄子的“无为”思想的内涵。本文主要从教育建设、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个三个方面来谈庄子的“无为”思想对于社会建设的启示作用。

一、庄子的“无为”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的中期,战国时期政治动荡,各国争相招揽人才,形成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的社会氛围,自由的学术氛围也带来了学术的繁荣,各学派思想相互争辨,相互交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社会的动荡使人们厌恶战争,开始追求安逸和平的生活,道家的“无为”思想深受人们欢迎。庄子的“无为”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庄子对于“至徳之世”的追求。

二、庄子的“无为”思想的内涵

(一)应该怎样理解庄子的“无为”思想。庄子所说的“无为”并不代表着不为。而是要顺道而为,在《大宗师》篇中有“逍遥乎无为之业。”[1]在《达生》篇中有:“逍遥乎无事之业。”[2]所以“无为”与无事的意义是相近的。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提到“无为”是少为。在《知北游》篇中这样写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3]这里所说的“无为”即回归天地之大德大道中去,顺道而为。

(二)“无为”与万物的存在。庄子认为“无为”是事物的至善的存在方式,庄子认为世界万物的运动都遵循着自然规律“道”。庄子在《逍遥游》篇中有这样的一个寓言故事,惠子对庄子说:臭椿大但是无用主干臃肿,枝干卷曲,木质松软,木匠走过看都不看一眼,因为它对于木匠来说是无价值的,但是庄子却不这么认为,庄子说椿树对于木匠来说是无用的,但是它对于有的人来说却是有用的,人们可以在它的周围无事无为地徘徊,自由自在地在树荫下睡觉,因为臭椿对于木匠的无用人们也不会砍它,臭椿才长这么大,正是由于臭椿的因无用无为而存在。在庄子《天道》篇中曾这样写到:“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4~5]无为是万物之本,明白了无为之道,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

(三)庄子的“无为”与理想社会。在《天地》篇中庄子曾这样写道:“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故曰: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6]这里曾提到在远古时期的君主治理天下出任“无为”,顺应自然,自然无为,万物便将自化;清静不扰,百姓便能安定。所谓庄子的政治上的“无为”,不是说君主什么都不去做,而是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多地去干预人们的生活,让人们自由的发展,在天地篇中曾这样描绘到:“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6]这些都体现了庄子要求统治者要如高枝一般“无为”。人民才能如野鹿一般自由自在,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的社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庄子所追求的“至德之世”。

三、庄子的“无为”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庄子的“无为思想”对于当代教育的启示。庄子的“无为”思想对于人们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以及指导教育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庄子的“无为”思想主张遵守自然规律,教育应当遵从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庄子曾经这样形容过“无为”的理想状态“上如标枝,民如野鹿。”教育者应当“无为”顺应青少年心理的客观规律作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著名教育家卢梭在其教育著作《爱弥儿》谈到“不作为是最理想的教育。”教育者应当心怀“无为”思想,摆脱唯分数论的功利主义思想,顺应学生的生长规律,回归教育本质,在教育中教师应当尽量少地去干预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学生的创造力,独立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1985~2010年我国先后进行了6次青少年体育测试检测结果表明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青少年体能普遍变差原因有很多,但是同青少年缺少户外运动以及体育课上缺少体能训练有着重要的联系,比较一份日本文部省公布的2010年的调查数据,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日本学生体能测试值达到1998年以来的最高。与1998年相比,日本的小学共增加了57课时的体育课[7]。平均体育课时达到了100课时,并且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也有不同的体育教学计划。而我国体育教学是在这几年才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的,而在我国现行的《课标》没有具体规定体育课训练科目的时长以及教学内容。建议由学校、教师来决定教学内容。但是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方便学校管理,取消了部分年级的体育课,也有一些学校由于体育器材以及运动场地不足等原因,体育课变成了自习课,学校规定的课间休息只有10分钟,学生很难在课间进行有效的户外活动,青少年是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户外运动以及体能训练体育运动,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益处,所以应当尊重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加强青少年的体育训练。不要因为唯分数论的功利思想,而去违背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减少青少年的课外活动时间,这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无益的。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qikandaodu/2020/0718/366.html

上一篇:核心素养在绘本阅读教育中的渗透
下一篇:《纪念白求恩》的当代教育意义 ——文本解读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