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对于声乐教学而言,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表演水平,教师理应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们掌握多种不同的唱法。尤其是美声教学,通过将歌剧的方式引入进来,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程之中,完成相关内容学习,进而提升自身整体水平。
一、开展歌剧教学的主要意义
对声乐表演来说,歌剧一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类型,主要通过声乐表演的方式逐步完成角色塑造,制造冲突,因此对演员自身的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演员除了要有较强的歌唱水平,还要具备表演能力。歌剧本身属于独立专业,开设相关课程的专业数量很少,通常高校仅仅只是针对美声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展开练习。但是,只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拓展和发散,全部都可以以歌剧的形式呈现,通过安排学生们自主表演,依靠演唱的方式,展现剧情人物的内心以及真实想法,并通过动作表演,实现剧情推进。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开展歌剧表演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综合实力,同时还能起到台风和心理素质培养的效果。[1]
二、歌剧教学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经验匮乏
对声乐教学来说,自身有着独有的特点,尤其是实践性极为明显。教师为了能够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素养的优秀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现如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不但加快,招生的规模也在持续扩大,给广大教师带来了非常大的负担和压力。很多教师自身经验不足,自身几乎都没有接触过有关歌剧的内容,只能临时进行搜索,如此自然很难确保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在歌剧实践教学活动之中,艺术实践一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内容。若教学活动与之脱离,自然会失去应有的完整性。[2]
(二)对歌剧教学缺乏重视
对于当前普遍高校来说,在开展艺术类教育的时候,自身注意力通常全部都放在了理论知识层面,而对于歌剧方面的内容很少有所涉及。即便开展了相关课程,也仅仅只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模仿。除此之外,尽管在一些艺术院校之中也开展了相关课程活动,但是理论内容和实践活动的结合仍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并没有体会到歌剧表演的魅力所在,也不知道相关课程教学的意义,自然会造成教学互动的效果下滑,使得教学进度持续减缓。
(三)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
在当前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时间十分有限,虽然开展了歌剧教学,但往往都以片段为主,几乎没有整幕歌剧的实践。因此,学生们只能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模仿和练习,并未从整体出发对歌剧进行把握和感知,自然在进行分析的时候,无法做到深入其中。诸如歌剧本身的创作背景、表演方式以及剧情内容,实际了解程度都很低。如此一来,学生们显然无法有效掌握歌剧的基本内容,在进行实际练习的时候,很难从整体对其进行把握和驾驭,学到的知识内容也极为片面。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带入自身情感,没法将作者的情感全部展现出来。这样一来,表演工作就和作品本身完全脱离。
三、开展歌剧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加强形象塑造
对声乐表演而言,其实际塑造的是一个非常完整的视听形象。听众在实际聆听的过程中,往往会被其自身的神情以及动作所感染,通常可以将这些内容称作“表演性”。由于广大高校学生在早期学习的过程中,很少会接触到声乐方面的内容,因此,无论在演唱还是表演方面,均没有做到全面认知,很难对其进行合理分类,有的时候总是将注意力放在了技巧层面,而对于形象塑造有所忽视。如此一来,实际练习的效果自然无法达到预期。为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其转变自身陈旧的观念,认识到形象塑造的意义所在。
例如,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们播放经典歌剧作品《蝴蝶夫人》《费加罗的婚礼》等,除了认真把握其创作的技巧之外,还要认真观察演员们的动作,思考其究竟是怎样进行人物塑造的,实际带来的效果怎样。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我国的民族歌剧片段,诸如《江姐》《白毛女》等,让其结合当时的年代和背景,以此深入其中,体会角色的心境和状态,认真进行表演,促使表演效果得到提升。[3]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
对于声乐表演的内容来说,实际应用的教材主要是根据西方音乐的基本理念编辑而成。因此,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采取歌剧实践的方式,可以有效起到辅助效果,促使学生自身的感知水平得到增强。现如今,我国音乐作品正逐步和西方作品慢慢融合,从而出现了许多全新的融合类作品。对于广大高校学生而言,通过培养其自身的感知能力,可以使其个人体验有所增强,慢慢深入作品之中,提高理解效果,同时为其未来的创作提供诸多帮助。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尝试为学生们提供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作品,以此让学生们深入把握,认真体会。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qikandaodu/2021/0205/553.html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