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既是针对以汉语为第二习得语的外国人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又是一种文学与文化交流活动。中国当代文学深刻而生动地体现了现代中国社会及文化的基本风貌,因此理应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高级阶段对外汉语当代文学课主要面向已经通过HSK5级或相当于该水平,并了解一定的中国文学常识的外国留学生开设,每周至少2节课(每节课45分钟)。笔者将以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高级阶段外国留学生为参照,以路遥《平凡的世界》为切入点,探究高级阶段对外汉语当代文学翻转课堂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以此为依托,强化文学教育对语言教学的促进作用,并希冀从新的视角丰富和发展对外汉语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体系。
一.淳朴的人间真情
外国留学生初到中国,由于语言及文化的差异,未必能全面把握中国人的民族集体性。他们通过阅读一些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可能会认为中国民众,尤其是农民群体,并不具备西方人身上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而逐渐积习为心安理得、逆来顺受的品性。
外国留学生的理解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对国民劣根性的揭示曾一度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创作主题,但我们不能因为如此就抹煞了中国人身上更为深厚的传统美德。笔者在面向外国留学生讲授《平凡的世界》时,特意“反弹琵琶”突出了路遥的创作“亮点”——潜藏在平凡人身上的传统美德。这样的教学实践可以使外国留学生更清楚地看到中华民族善良纯真的一面,不仅体现了一种更加积极、健康的审美理念,而且有利于培养外国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的公共外交意识。
譬如,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为读者描画了一幅温馨的祖孙深情图。年幼的孙少平用青草叶上的露水为奶奶滴眼,虽贫困却真挚无瑕。年长时,少平在拿到润叶姐给他的钱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为奶奶买了止痛片和眼药水。作者通过对人物及其言行的细致刻画,折射出他对生活本真的渴望和珍惜。在路遥看来,支撑他度过难关,战胜病魔的伟大力量,就是人间至善至美的真情,而他的生命韧性也正是这种真情的延伸。两处细节让外国留学生感受到朴素的人间真情并没有因为主人公孙少平的年龄、生活境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它始终贯穿在祖孙俩的生活中。
路遥生活在落后的西部山区,环境的封闭一方面使之无法与外界进行更多更好的交流;但另一方面,又恰恰是因为这种环境,使传统美德得以保护,以至积淀为作者的心理蕴质和创作源泉。这股暖流浸润于作品之中,张扬了他平凡人性中的光辉,也在无形中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审美的大门,有助于外国留学生提高文学鉴赏力并构建正确的对华认知观。
二.执着的梦想追求
大部分初次来华的外国留学生,其年龄都在18—20岁左右。他们因处于青春叛逆期而对周围陌生的环境表现出不安、敏感及焦虑。笔者根据这一现状,借助当代文学课对他们展开理想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笔者在简介路遥的时候,谈及他七八岁时的一件事情[1],他为了可以读书,明知父亲将他过继给伯父,却忍住不哭不闹。这件事是路遥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同样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课堂上,笔者将其作为文本的背景知识以翻转教学模式[2]传授给留学生,引导他们体会到年幼的路遥为了读书——这样一个在当时他看来高于一切的理想,最大限度地克制了童年应有的情感。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顺势向留学生提问:“一个孩子在极其贫苦的条件下可以坚守自己的理想,你们还能说中国人逆来顺受吗?”课堂顿时变成了大家思维的运动场,在这里留学生们畅所欲言,加深了他们对中国人传统美德的理解。
在生存的边缘线上,路遥更多代表的是一个活着的人口,没有人知道他是聪慧的,更没有人知道他终有一天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然而这些不但没有打垮他,反而更激发了他对“更广阔的外部世界”的憧憬。他执着地追求梦想,不仅要生存,还要生存的意义;不光要活着,更要活得有尊严。由于现实中长期的贫困而造成的内心苦闷,远远超过今天的留学生暂时的青春期烦恼。教师可以通过文本解读让留学生们看一看作家路遥是怎么做的,想一想他被残酷的现实击倒了吗?很显然,路遥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在忍受了不安、孤独、焦虑、悲哀等种种精神上的痛苦后,开始的是一场执着而坚韧的人生抗争。这恰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宝贵的一部分,外国留学生在领略了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坚毅之后,从中汲取了精神力量,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坐标,另一方面可以对中华优秀文化有更为全面的把握。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qikandaodu/2021/0420/776.html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文学理论教学研究评文学理论教程
下一篇:日本汉文学与东方文学教学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