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日本汉文学与东方文学教学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讨论日本汉文学之前,先来辨析“日本汉文”“日本汉学”及“日本汉文学”这几个较为混淆的概念。“日本汉文”是指日本人在接受汉字汉语的过程中,发展创造出的一种独特的训

在讨论日本汉文学之前,先来辨析“日本汉文”“日本汉学”及“日本汉文学”这几个较为混淆的概念。“日本汉文”是指日本人在接受汉字汉语的过程中,发展创造出的一种独特的训读及表记方法,以这种方法为基础,日本人开始了对中国思想、文化的研究与吸收,继而将其内化为日本特有的文化构成。“日本汉学”是专指日本人研究中国传统经学、史学、哲学、思想的一门学问。其研究范畴不专门局限于用汉语书写的著作,既包含纯日语文献,也包含日汉混合文文献,但这些文献的内容一定与中国相关。“日本汉文学”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日本汉文学”是指以训读为基础、研究一切汉文的学问,涉及文学、哲学、史学、宗教学、医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其研究范畴主要指用汉文书写的著作,这些著作的内容也不一定必须与中国相关,这是“日本汉文学”与“日本汉学”的不同。“日本汉文学”与“日本汉学”既有相重合之处,又有相异之处,狭义上的“日本汉文学”专指日本人用汉字书写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日记、随笔、评论等。本稿所谓的“日本汉文学”,主要指狭义上的,作品的内容不必与中国有关。

日本汉文学是一笔数量十分可观的文学遗产。1979年,由日本汲古书院出版的长泽规矩也(1902—1980)监修、其嗣子长泽孝三编写的《汉文学者总览》(汲古书院,1979),收录了4930名现存有生平史料的汉文学作者,据这一资料不难推知日本汉文学作品的庞大存量。本稿拟分三个部分来讨论日本汉文学应引入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体系的问题,切盼学界同仁商榷指摘。

1日本汉文学作品数量可观

日本最初没有文字,据《古事记》记载,百济博士王仁携《论语》和《千字文》东渡,这成为汉籍传入日本的开端。但根据《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天皇十六年百济昭古王派贤臣王仁献上两匹骏马,因王仁熟悉经典,故命其为皇太子菟道稚郎子之师。根据这些零星的文献可知,至少在五世纪前半期,汉籍已经传入日本。另外,关于汉字传入日本的最早的出土文献,是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熊本县船山古坟出土的太刀铭文(其上刻有75个汉字),铭文显示了五世纪后半期雄略天皇时期汉字在日本的应用情况。

然而,日本人真正使用汉字进行文学创作,却已是奈良时期的事情了。日本现存最早的汉诗文总集《怀风藻》,成书于孝谦天皇执政的天平胜宝三年(751),编者不明。诗集中原本收录有120首汉诗(现存106首),诗人64位,其中有18位同时也是《万叶集》歌人。《怀风藻》中的诗歌按时代顺序收录,而不是依诗人爵位高低或诗体不同来划分。诗集所收诗歌多数为五言诗,七言诗仅有七首。诗歌内容受中国六朝诗歌影响明显,多引经据典、歌功颂德之作。

进入平安时期之后,日本的汉文学终于迎来了第一个繁荣期。延历十三年(794),以迁都平安京为契机,日本朝廷扩充大学寮、奖励学问,好学之风一时兴起,诸多私学也纷纷设立。如藤原氏的劝学院、橘氏的学馆院、和气氏的弘文院、在原氏的奖学院、恒良亲王的淳和院、空海的综芸种智院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私学,除空海的综艺种智院是培养学问僧和一般子弟的之外,其余私学几乎都是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桓武、嵯峨两朝奖励汉文,汉诗创作一时蔚然成风。敕撰三集正是成书于这一时期。所谓敕撰三集,是《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这三种作品的总称。《凌云集》是小野岑守、菅原清公、勇山文继等奉敕编撰,成书于嵯峨天皇弘仁五年(814),也是日本最早的敕撰汉诗集。诗集名“凌云”,取自《史记》司马相如传的“飘飘有凌云之气”,共收集了23人的90首作品,并以作者爵位排序。《文华秀丽集》三卷,藤原冬嗣、菅原清公、勇山文继等奉敕编撰,嵯峨天皇弘仁八年(817)成书,收录26人148首诗歌,分为游览、宴集、饯别、赠答等类。《经国集》二十卷(现存六卷),菅原清公、南渊弘贞、安倍吉人等奉敕编撰,淳和天皇天长四年(827)成书,是日本最初的汉诗文集。诗集名“经国”取自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该诗集以《文选》为范本,同时收录诗歌和散文,成为敕撰三集中最具特色的一部。

9世纪时,随着《白氏文集》的输入,出现了一批颇负盛名的诗人,如小野篁、都良香、岛田忠臣、橘广相等,其中小野篁与橘广相的诗文集没有流传下来,都良香诗文收录于《都氏文集》三卷中,岛田忠臣有《田氏家集》三卷传世。但真正吸收白居易诗歌精髓、堪称平安朝诗歌之首的是菅原道真,现存世《菅家文草》十二卷,其中一至六卷收录诗歌486首,其余六卷收录文章170篇。另外,菅原道真左迁大宰府时期,著有《菅家后集》一卷。这些汉诗文作品代表了平安朝前期的汉文学的最高成就。平安朝后期,日本的汉文学创作尽管有衰退的倾向,但依然有众多私撰汉诗文集传世。随着宇多天皇宽平六年(894)遣唐使制度的废止,中日之间官方的文化往来一度陷入空白,汉诗文的创作也失去了生气,敕撰汉诗文集的编纂事业也被停止,这时出现了私撰汉诗文集的风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纪齐名编纂的《扶桑集》十六卷(现存二卷),成书于一条天皇长德年间(995—998)。高阶积善撰《本朝丽藻》二卷,于一条天皇宽弘年间(1004—1011)成书,分为春、夏、闲居、赠答等十九类。藤原明衡《本朝文粹》十四卷,于后冷泉天皇治历二年(1066)成书,该集也是平安朝汉诗文的一大总集。《本朝无题诗》十三卷(现存十卷),成书于二条天皇长宽年间(1163—1164),编者不明。收录近30余人诗作,共700多首,且全部为七言诗,五言诗一首也没有收录。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qikandaodu/2021/0420/777.html

上一篇:对外汉语当代文学翻转课堂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探
下一篇:关于当代文学批评的一个模糊印象从创业史的批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