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志平①,向于峰②
(①、②北京安人测评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中文摘要
情绪智力作为人类社会智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对情绪进行信息加工的一种重要能力。本文从情绪智力的基本理论出发,对其概念内涵、结构、功能等方面着重分析,并针对情绪智力对于当代教育改革的影响及教学实践途径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 键 词情绪智力;情商教育;教育改革;教学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作为一种理论的提出以及检验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美国心理学家萨洛维()和梅耶(J.Mayer)教授在吸收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以往的教育体系对于学生的情绪智力培养不够,当代教育应该同时关注学习者的情绪智力的成长。
自从该理论提出之后,由于吻合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切中传统教育的弊端,从而引起了广泛影响。尤其是《纽约时报》专栏作者Goleman根据情绪智力理论,撰写《情绪智力》一书,对情绪智力理论加以通俗化的诠释,该书一出版,就在全球引起轰动,一时之间情绪智商(也称情商、情感智商、EQ)广为人知,从而成为当代教育引人注目的一种思潮。
一、情绪智力的基本内容
㈠概念及其内涵
在Salovey和Mayer的早期论文中,是根据情绪智力包含的能力来定义情绪智力的。他们的最初的定义之一是”监察自身和他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能力,区分情绪之间差别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信息以指导个人思维和行动的能力”。但是这一定义和其它早期的定义在有些地方含义不明确,在某种意义上仅仅论及对情绪的知觉和调节,忽略了对情绪的思维,显得单薄。在他们最近的一篇题为《什么是情绪智力?》的论文中提出以下修正后定义:情绪智力包含准确地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并/或产生感情以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情绪及情绪知识的能力;以及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的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情绪的知觉、鉴赏和表达的能力;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对情绪理解、感悟的能力;对情绪成熟的调节,以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这四方面能力在发展与成熟过程中有一定的次序先后和级别高低的区分,对于自我情绪的知觉能力最基本和最先发展,而情绪调节能力比较成熟且要到后期才能发展。这四方面能力具体为:
⑴ 情绪的知觉、鉴赏和表达能力:从自己的生理状态、情感体验和思想中辨认自己情绪的能力;通过语言、声音、仪表和行为从他人、艺术作品、各种设计中辨认情绪的能力;准确表达情绪,以及表达与这些情绪有关的需要的能力;区分情绪表达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能力。
⑵ 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情绪对思维的引导能力;情绪影响对信息注意的方向;情绪生动鲜明地对与情绪有关的判断和记忆过程产生积极作用的能力;心境的起伏使个体从积极到消极摆动变化,促使个体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情绪状态对特定的问题解决具有不同的促进能力,例如快乐可以促进归纳推理和创造性,抑郁可以促进演绎推理和深刻的思考。
⑶ 对情绪的理解、感悟能力:给情绪贴上标签,认识情绪本身与语言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例如对”爱”与”喜欢”之间区别的认识;理解情绪所传送意义的能力,例如伤感往往伴随着失落;理解复杂心情的能力,例如爱与恨交织的感情;认识情绪转换可能性的能力,例如愤怒可转换为满意,也可转换为羞耻。
⑷ 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以开放的心情接受各种情绪的能力,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据所获知的信息与判断成熟地浸入或离开某种情绪的能力;察与自己和他人有关的情绪的能力,比如其明确性、典型性、影响力、合理性等;理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缓和消极情绪,加强积极情绪,并且做到没有压抑或夸张。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情绪智力的核心要点在于强调:认知和管理情绪(包括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自我激励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三方面的能力。国内也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情绪智力的定义以及内涵,将动机与兴趣考虑进来,认为情绪智力是指人认知和调控自我及他人的情感,把握自己心理平衡;形成自我激励、动机与兴趣相结合的内在动力机制;形成坚强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等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具体包括以下部分:第一,认知和控制自己的情感;第二,认知和驾驭、调控他人的情感;第三,动机、兴趣和自我激励相结合的心理动力;第四,坚强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第五,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zonghexinwen/2020/0709/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