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宁阳乡村振兴学院为多省培训乡村振兴专业人才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日,山东省宁阳县八仙桥街道围子村“欧洲鹅耳枥”培植园,迎来济南市平阴县86名镇村干部,学习该村开展“三资”清理、土地流转、富民强村经验,该村引进燕园公司龙头企业,

近日,山东省宁阳县八仙桥街道围子村“欧洲鹅耳枥”培植园,迎来济南市平阴县86名镇村干部,学习该村开展“三资”清理、土地流转、富民强村经验,该村引进燕园公司龙头企业,成为全国最大、品种最全、景色最美的大型进口彩色苗木繁育基地,村集体收入近90万元。

这是山东宁阳乡村振兴学院承接的又一个济南市培训班。因实践性强和独特的运行模式,宁阳县乡村振兴学院受到广大基层干部的肯定和欢迎。目前,学院对外承接了海南省、辽宁省、重庆市、江苏省、济南市平阴县、淄博市高青县等地培训班81个、7200余人次;对内承办各类观摩培训、主题党日活动714批36200多人次;接待青岛、烟台、德州、济宁等40多个市县区学习交流团队317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山东省宁阳县创新性解答乡村人才振兴这一时代命题,坚持“开放、融合、共享”理念,成立全省首家乡村振兴学院,不自建校区,不自聘师资,用足用活现有资源,集约集成产学共享, 把学院建在乡野,将校区设在基地,把课堂开在田间,开辟特色教学现场,形成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体系,被列为山东省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成为山东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分院、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有效激发了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境界格局与磅礴力量。

“一体联动”运作 活用共享现有资源音

“当时想着能挖掘现有资源实现共享、集约化办学,尽量不自建校区。”宁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周鹏飞在创办乡村振兴学院时就坚持“开放、融合、共享”的理念,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重复投资,还能达到快速办学的目标。聚焦产业振兴,依托全省乡村振兴首批重大项目山东友邦?彩山田园综合体,建成田园里校区;聚焦文化振兴,依托复圣公园和复圣文化,建成公园里校区;聚焦精神振兴,依托县革命精神教育基地,建成戎园里校区。聚焦人才振兴,依托高层次人才双创生态产业园,打造智园里校区;聚焦生态振兴,依托全国苗木花卉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东疏镇,打造花园里校区;聚焦组织振兴,依托“泰山先锋”红旗党支部吴村圣地农庄项目,打造庄园里校区。

在建设“六大校区”的同时,着力构建完善教育体系,精心打造“六大教育基地”。以全国首家党章文化主题公园、党支部工作指导中心为核心,辐射全县党性教育载体,打造“党性教育基地”;以革命纪念陈列馆为中心,辐射革命精神教育基地、宁阳第一党支部、攻济打援指挥部旧址,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以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文庙、颜庙、禹王庙等文化古迹为重点,打造“政德教育基地”;拓展复圣公园和复圣文化、周公嘉禾家文化设施,建设复圣研究院、中华家风馆、国学堂、学训区、家训区、孝训区、德训区和周公嘉禾家文化展览馆,打造“家风教育基地”;聚焦争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改造提升鲁酒文化博览馆、农民工展馆、堽城坝展馆、中华蟋蟀文化主题博物馆,打造“新时代奋斗精神教育基地”;以省级以上典型经验、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新旧动能转换创新项目等为主体,涵盖村集体经济发展等72个典型工作教学点,打造“实践教育基地”。坚持学院承接、校区承办、基地体验,一体联动高效运作,对内开展培训,对外承接办学。

“三化模式”办学 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我们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办学理念,根据培训需求邀请国内知名学者授课,不自聘教师团队。”山东宁阳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孟勇说,这样能够省去师资招聘、培训等环节,办学更加灵活。学院实行师资建设“多元化”,聚焦“高端师资”,打造沿京沪线三小时高端师资圈,牵手高校院所,聘请名家名师百余名;打造“特色师资”,聘请高端儒学专家20名;培育“本土师资”,优选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村支部书记、先模人物200余人兼职教学。培训课程“精准化”,坚持需求第一,储备丰富课程,开设13大类120个课程,学员点单、学院下单、基地接单,既承接定制课程、又提供特色课程,“菜单式”选课、“模块化”组课,“量身定制”相应培训,专题化学习、班级化管理、实战化训练。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zonghexinwen/2020/0910/434.html

上一篇:江苏中小学丰富多彩的开学典礼,总有一款让你
下一篇:滨河实验学校开展系列活动奏响教师节最美乐章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