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3月20日电题:天边的梦想——走进青海边远牧区乡镇小学
新华社记者骆晓飞 张宏祥 韩方方
“亲爱的老师达哇才吉,我们和您相见是很开心的事情,不知道哪时候分开,您送我的杯子我会永远保存的。”当达哇才吉老师看到小学三年级学生更求多杰藏在作业本中的卡片时,不禁热泪盈眶。
开学初,更求多杰的水杯不小心摔碎了,达哇才吉便将自己的杯子洗干净送给他。作为回赠,这个腼腆的孩子用口罩带子制作一枚戒指,夹在卡片中间,送给了老师。
“这是最好的礼物!”达哇才吉说,在这片粗犷而辽阔土地上长大的孩子,内心如此细腻而充满温情。
23岁的达哇才吉毕业于青海民族大学。2020年9月,她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成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寄宿小学的一名教师。
治多县是长江的发源地。辖区国土面积达5.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700米的索加乡,既是可可西里的所在地,也是著名“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的故乡。
索加乡政府所在地处于长江源头腹地,距离县城240多公里,工作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被当地人称为“天边的索加”。
面对高寒缺氧,瘦弱的达哇才吉没有退却。不到半年,她就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之一。除了日常教学,生活中她还是孩子们的“大姐姐”,和其他老师一起照顾着37个寄宿学生的起居。
“草原上的孩子善良、勤奋,勇于担当。学校里,他们勤奋好学;回到家,他们是草原上的牧童,父母的帮手。”达哇才吉说,课堂上,她是孩子们的老师;课堂外,孩子们也是她的老师。
88名学生、11名任课教师、9名教职工,因为梦想而相聚。在“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的母校,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欢乐,每个人都有自己追逐的理想。
“我的愿望是当一名老师!”这是四年级学生白玛达忠在教室墙壁上写下的理想。在她的心里,老师是最可敬的人,是老师的无私奉献让她了解到了草原以外的世界。
渴望走出草原,又梦想回到草原。和白玛达忠一样,不少孩子都想学业有成后回乡当老师,帮助更多草原上的孩子圆梦。
更求多杰非常喜欢学校每周三的生态环保课。为保护可可西里野生动物而牺牲的杰桑·索南达杰,是更求多杰心里最崇拜的英雄。“教育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抓教育要抓基础,而小学教育是基础之基础。”索加乡寄宿小学教学楼大厅,杰桑·索南达杰对教育的寄语依然醒目。
索加乡寄宿小学副校长洛松求英说,以前在青海牧区,尤其是索加这样的偏远牧区,牧民普遍不重视教育,很多适龄儿童弃学、辍学。随着“两基”攻坚和“控辍保学”成效的显现,如今在“天边的索加”,孩子们可以在校园尽情追逐、绽放自己的梦想。
索加乡寄宿小学是青海边远牧区乡镇小学变化的一个缩影。治多县教育局局长美少措毛介绍,“十三五”以来,当地政府以“教育是最大民生”的理念,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持续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充分满足牧民群众子女“就近入学”“上好学”的需求,实现了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在县级财政有限的情况下,落实县级贫困生自筹助学金政策。截至2020年底,治多县累计发放县级贫困生自筹助学金、异地高中建档立卡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等超过4100万元,惠及学生人(次)。”美少措毛说。(完)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zonghexinwen/2021/0320/679.html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