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当代活愚公”的新传奇——来自燕山深处沙石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春分一过,冀北燕山深处一派生机:小山村沙石峪的千亩梯田里,新滋长的葡萄根须已钻入石缝。 难以想象,这里曾是“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年年指望救济粮”的荒山穷

春分一过,冀北燕山深处一派生机:小山村沙石峪的千亩梯田里,新滋长的葡萄根须已钻入石缝。

难以想象,这里曾是“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年年指望救济粮”的荒山穷村落。

沙石峪的乡亲们开石填涧、担土造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奏响了一曲“当代活愚公”的壮歌,闻名中外。

不忘初心、实干兴邦,半个多世纪过去,如今这里处处花果山、道道米粮川,乡亲们正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一亩田到万国田

北山一亩田上,75岁的村民李凤忠随手拾起一根树枝,写下三个字——沙石峪。

“咋念?”他一边写一边问,“这拆开从前往后念,是‘水少石头多,山上少谷子',从后往前念,是‘谷子堆成山,石少变水田'。”

一前一后间改天换地,这正是乡亲们几十年间亲历的变迁——

沙石峪位于河北省遵化市中部,早先遍山青石板,缺土乏水长粮难,吃穿全靠国家救济。

1966年,也是一季春风拂过。“开春了,咱大伙这么一辈辈熬着不是个法儿,得想个路子。”沙石峪村老党支部书记张贵顺和大伙商议。

“没土没水,青石板上咋刨出食儿?”“就靠国家吧,咱就是靠救济粮活过来的。”有人脱口而出,也有人陷入沉默。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张贵顺说,愚公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给移走,咱为啥不行,咱沙石峪的老百姓就该活受穷?

大伙儿最终达成一致:试他一试,就选北山坡上的青石板地做试验。

一声吆喝一声锤,党员带头移山造田、开石填涧,干了一个又一个日夜,青石板上的土层一寸、两寸、半尺,终于垫出了第一块土田。

“这块田有多大?才一亩啊,可那真是不易啊。”大步踏过田垄,不忍脚下粘走一粒土,李凤忠说,“这最早的一亩田虽小,却实实在在点燃了老百姓的心火,没啥虚的,就得实干!”

雄关漫道真如铁,更多困难跟上来:有了土还缺水,大伙儿索性不靠天,一条扁担一双肩,往返10里外担水浇灌庄稼苗。经过一春奋战,23亩梯田铺在了北山上。

喜获丰收时,大家不禁相拥而泣。

凭着这股实干劲,乡亲们再不靠国家救济,他们一代接一代,愣是在光秃秃的荒山上垫出了1200亩梯田,用钢钎打下了16眼深水井,用铁锤凿出了254米长的隧道……

周恩来总理先后两次来到沙石峪视察,赞誉沙石峪人为“当代活愚公”。

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慕名而来,他们纷纷捧来本国的泥土汇成“万国田”,以特殊的形式表达最深情的敬意。

老铁具和新扁担

沙石峪陈列馆的铁锹展柜前,聚满了参加党史学习教育的群众。

“这便是一代代党支部带领乡亲们开山用过的老铁具。”沙石峪村党支部书记周国军说,它们虽然缺豁打卷,却是在提醒今天的党员和老百姓:不要忘记来时的路。

临近出口处的一把扁担展品显得崭新突兀。原来,挑土的扁担多数已被使折、用糟,沙石峪村党支部便新做了一件仿品。

扁担永在、常挑常新,沙石峪村的一代代党支部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他们始终奋战在为乡亲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征程上——接力实干要让大伙儿过上富裕生活。

打破“以粮为纲”的传统,推广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成为党支部的统一意见。

“整啥幺蛾子?水果可以不吃,粮食不吃可不行。”消息传出,有人提出质疑,趁着天黑薅了试种的桃树苗。

87岁的村民周凤林回忆,拼命攒下的耕地在乡亲们心里分量太重。

经过商议,党支部决定向不占耕地的狼洼山进军,也算是做个先头试验。

狼洼山是野狼出没之地,石头柱子白灿灿更像极了狼牙。周凤林说,他们一锹一锨石碴、一锤一钎火花栽下了果树。

第一次结果,水嫩的桃子被送给曾经拔过树苗的人尝。那人一边轻抚果子,一边算账:种水果的收益是种粮食的10多倍呢,“这好日子,还当真在前头!”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zonghexinwen/2021/0325/689.html

上一篇:当代女性不愿生娃?有人说:“既健康又能保工
下一篇:《恋恋小酒窝》笑傲职场江湖,展现当代女性最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