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奇招”频现,通过各种方式“逃避”阅读;有的孩子“压力山大”,想读课外书却没时间读;有的孩子爱好读书,却发现让他们感兴趣的儿童读物有限……
阅读,是一种受益一生的习惯。但记者走访调查发现,不少孩子正在远离阅读。当代儿童的课外阅读,该如何“破壁”?
“快餐”阅读 难有兴趣
家住天津的孙先生看着书架上落满灰尘的书籍,很是无奈。他随手抽出一本50多元的儿童文学书,透明塑料封皮还未拆封。
“这书可不便宜,想着让淘淘(化名)接受‘熏陶',结果买回家一年了,娃还没读,就成了家里的摆设。”对孙先生10岁的儿子淘淘来说,“排段位”“忙争先”,游戏“大过天”。“打游戏时,他能在沙发上坐一两个小时,一到看书时间,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又要吃东西,还喜欢用阅读时长跟我‘谈条件'。”
书就在那里,孩子却不看。偶尔捧起来,也不好好看。家长不明白,孩子们怎么有那么多办法把本就稀缺的阅读时间“糊弄”过去?
有的孩子通过“快餐式”阅读来打发时间。在天津图书大厦的儿童读物区,十几对家长和儿童组成“搭档”,大人忙着刷手机,小孩则在一旁快速翻书,一会儿便“喜新厌旧”。
有的孩子通过“掐点式”阅读来消磨时间。“学校语文老师要求孩子每天读30分钟课外书,我家孩子专门设了闹铃,一秒钟都不多看。”一位家长说。
“糊弄”之下,归根结底是孩子的阅读兴趣没有建立起来。
“让儿童选择图书的自主选择权,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关键之一。”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识别能力增强,家长要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形成健康的读书价值观,才会产生阅读的乐趣。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认为,家长与孩子还要建立亲子阅读关系,既增进亲子的交流与感情,又能带动双方的阅读兴趣。
“功利”阅读 难免盲目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读的书越多越好。家长赵女士说:“我家孩子读三年级,作业基本在放学前就写完了,到底学会了没有,还得通过买些练习题一边测试,一边让孩子巩固一下。我在周中和周末还给孩子报了语文、数学、英语补习班,能多学点总没坏处。”
为给孩子选出一批合适的“课外读物”,家长常常是“挑花了眼”“操碎了心”。“家长间互相比较着孩子上了哪些补习班、读了哪些课外书,我们也不想落下,我挑选一些作文书,希望孩子‘学以致用',把作文写好。”专程来到天津图书大厦小学教辅区的家长王女士说。
阅读要“有用”似乎已经逐渐成为家长给儿童选择读物的“风向标”,殊不知“功利性”阅读正在“磨掉”孩子的阅读兴趣。
儿童阅读服务品牌“葫芦弟弟”创始人林柄洋说,当前儿童阅读的一个主要动力还是来源于学校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孩子上小学以后,父母会保持较高的购买积极性,而其选择的书籍多与孩子课上学习的内容相关。
将课外读物推荐书目纳入语文教学中,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但弥漫在家长圈的教育焦虑下沉到孩子身上,家长要求孩子读对学习‘有用'的书、能在考试上‘拿分'的书,阅读不在推荐范围内的书都是‘浪费时间'。”孙宏艳说。
熊丙奇认为,家长对教辅图书的盲目追逐,反而增加学生的读书负担,剥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孩子完成升学目标之后,就不愿意再读书,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精品”阅读 期待好书
对于我国不少家长和儿童来说,挑选孩子感兴趣的图书竟成了难题。
吕女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儿子6岁,女儿2岁。“我家老大从一岁多就开始看绘本,林林总总给他买了不少,可他最喜欢的还是《西游记》。”说起孩子读书,吕女士一脸无奈,“市面上儿童读物是不少,可孩子真爱看的翻来覆去就那么几种。”
等女儿到了读绘本的年纪,吕女士发现,主流读物还是老大小时候读的那些,“四五年过去了,就没出啥新的,要么就是换个封面、插图,内容都一样。”
不少受访家长都表示,市场上的儿童读物多如牛毛,可孩子爱看的却是凤毛麟角。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儿童读物原创性相对不足,市场量大而质缺,靠吃经典读物的“老本”过活。
天津图书馆(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采编部主任张岩敬认为,我国儿童读物原创率偏低。“很多图书经常被各家出版社编来编去,装帧变了,插画改了,但核心内容并没有什么变化,给我们采购优质、新颖的国产儿童读物造成一定困难。”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zonghexinwen/2021/0406/715.html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