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海亮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海亮教育推出“校长说”“教师说”栏目,呈现校长、教师对教育的思考;展示校长的办学思想,介绍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和办学成果;分享教师的教学经验,营造海亮教育思想碰撞、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
何楼
海亮小学校长
诸暨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诸暨市小学语文学科名师、诸暨市教育先进个人、诸暨市首届风范奖教师、第六届外语实验学校优秀校长、绍兴市十佳辅导员,曾获绍兴市学校课程规划一等奖、诸暨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诸暨市语文习题设计比赛一等奖、诸暨市课堂教学比武语文学科一等奖、诸暨市品德说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多篇论文在全国级刊物发表,曾在全国、绍兴、诸暨各级教育教学年会作报告。
海小团队的引领者
引领海亮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序有效运营,品牌形象日渐凸显,规模日趋扩大。《海亮小学生百事行》课程持续推进。教师业务竞赛屡创佳绩,诸暨市及以上的教师业务素质比武、优质课评比、教师专业素养大比武中海亮小学教师获一等奖84人次,连续5年,教师团队一等奖获奖人数及总获奖人数在诸暨市名列前茅。
海亮小学着力构建更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课程体系,并获得多项殊荣:全国优秀外语实验学校、浙江省示范小学、浙江省标准化学校、浙江省少先队示范基地,浙江省中小学STEM教育项目培育学校、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首批种子学校,国家啦啦操培训基地、全国啦啦操示范窗口学校、全国校园大课间啦啦操实施单位,浙江省《小学生时代》美术教育实践基地,绍兴市现代化学校、绍兴市中小学示范创新实验室,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一级站。
对于劳动教育,我们也做过一些追问:今天的孩子缺什么?
我们曾在孩子中做过一个调查:将来你最想从事的职业是什么?90%以上的孩子都说要做科学家、明星、艺术家、医生、教师。几乎没有人会说到成为一个工人、农民等普通劳动者。或许是孩子们没有想到这些也是正当的职业,也或许这些工作从未入过孩子的眼。而实际上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这些社会服务体系的行业。我们可口的食物、干净的衣着、漂亮的花坛、整洁的街道,无不都是普通劳动者辛勤劳动的成果。
在追问中,我们也看到很多农村户籍的孩子都生活在城市,家庭环境优越,从小深受家长的溺爱,缺少体力劳动的机会,从不从事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体会不到其中的快乐和辛苦,也不懂得珍惜劳动的成果。
基于这样的追问,我们觉得要让我们的孩子“懂得劳动不分贵贱,美好的生活基于劳动;不劳无获,多劳多得”的道理。这种朴素的劳动观念与劳动精神的教育显得至关重要。
我们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遵从“教育的意义性、活动的趣味性、实施的可行性”原则,构建了“海亮小学生百事行”的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逻辑体系。课程顶层设计参考国家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三个维度——“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包含“亲近自然、触摸历史、了解社会、学会生活”四大领域;每个领域形成一个纵向主题轴,每个主题轴上再设置二级子项目,形成100个事件。比如,“学会生活”领域,从“生活技能、人际交往、闲暇生活”等维度设置了14个“事件”。这100个事件的设计,广泛而充分地征求了学生、家长、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从当下社会生活的特点出发,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地分布在各个年级,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经验领域“全覆盖”。?
海亮小学把劳动教育融入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海亮小学生百事行》,拓展和创新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和形式,构建劳动教育系统化、结构化课程体系。?
课程实践基于真实场景和实践体验,在内容、在课程的实施路径上有突破,有创新,以事件实践的方式,创设劳动体验的机会,在真实的实践体验中引导确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劳动精神。
我们从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校园劳动、生产劳动,公益劳动五个方面对劳动教育事件活动进行精心设计,比如,根据民办寄宿学校实际出发的自理能力大比拼,在班级五个以上的劳动岗位干过活,干过10种以上的家务劳动,独立为家人做过“三菜一汤”等,培养自我劳动能力,学会与同学、家人劳动合作。比如,结合研学游活动的现代农业生产体验,参观工厂流水线等,了解中国农业文明的发展史,了解大田劳作与大棚劳作的区别;对工业有一些基本的认知,了解工业产品是怎么样生产出来的,流水线到底是怎么运行的;了解农业、工业跟我们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又比如,跟后勤叔叔干一天活,跟环卫工人扫一次地,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不分贵贱、多劳多得等正确的劳动观,突显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的培养。?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ddjysjyjxyjzz.cn/zonghexinwen/2021/0820/1020.html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投稿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版面费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